让所有创业者都受益的一句话
2018-09-27 09:03 赢家伟业 14987次阅读
早上,上班的时候顺便从楼下外带了一杯咖啡。快喝完的时候发现瓶身上写这么一句话,顿时感悟很多。 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,看似所处的行业和研究的领域不同,但实际上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。在创业的道路上,会有快、有慢,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,关键是谁能坚持自己的想法,不忘初心。 此时,我又想到前两天的另一篇文章,一个人默默无闻一辈子只做一件事,最后在临终前的10小时感动了全中国。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 ,他离开了! 他是谁? 林俊德生于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。家中一贫如洗,小学刚上完就辍学了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政府的帮助上,上完了初中和高中。1955年,17岁的林俊德考上了浙江大学的机械系。外出求学的5年时间,他没有回过家,费用全靠政府发放的助学金。从那时起,年轻的林俊德就默默下决心,报效祖国! 大学毕业后的林俊德被分到国防科工委下属某研究所,报道第二天,所领导向林俊德交底,之所以让他来就是让他去西北正在建设的核试验场工作。当知道自己从事的事业后,他心里激动不已,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伟大事业。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林俊德,从未见过冲击波机测仪器长什么样!当时,既没有实验设备,更没有技术资料,他们就根据当时美国、苏联少数解密核试验资料和公开刊物的常规武器试验测量文章,埋头研究! 随着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,蘑菇云腾空而起。 所有人都在欢呼之时,却有几个穿着防护服的科技人员,向蘑菇云深处收集此次爆炸数据。这其中就有林俊德。 当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向周总理报告核爆成功的喜讯时,总理谨慎的一句让所有人都沉默了:“怎么证明是核爆?” 就在这时,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所长程开甲正是带着26岁林俊德报告,已经拿到了冲击波的数据:“本次爆炸当量为2万吨。” 要知道美国、英国、苏联第一次核爆都是只拿极少的数据,而中国的福建孩子林俊德则用自行车轮胎和闹钟,自制了高科技装备,获得许多发达国家都无法获得核心数据。 此次事件过去后,林俊德深刻意识到:国防尖端技术、必须靠自主创新。 1966年,林俊德自己研制的高空压力自记仪测试系统,为我国首次氢弹试验飞机投弹安全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。 吃着玉米面和榆树叶合蒸的窝头; 喝着孔雀河里那令人肚子发胀的水; 睡着冬天寒冷夏天苦热的地窨子; 用垒土台当桌子; 即使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; 林俊德和他的团队 也从没有中断科研…… 1996年7月30日,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。 32年来,45次惊天动地的核试验,让新中国的脊梁真正挺直了,更让中国14亿人民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的面前! “他就像激光一样,方向性强, 能量集中,单色性好。” “他能52年坚守岗位, 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, 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。” ——这是林俊德的同事对他的评价! 林俊德女儿说: 很多人说我父亲一辈子没享过福, 但我知道父亲不是这样的。 他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, 他说过他这一辈子真的很愉快。 军龄52年,他这一代人, 一辈子自主的人生选择不多, 做核试验也不是个人的选择。 但在戈壁大漠像胡杨树一样, 扎根半世纪,是他自己的抉择。 罗布泊边缘的马兰, 是他最惦念的地方, 在那里,他和所有人一样, 干着惊天动地的事, 也做着隐姓埋名的人。 2012年,林俊德院士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! 他用自己率直的品格和坚定的信仰化作,一束至纯至强之光,为后人前进的道路指引着方向…… 2018年9月2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林俊德为全军挂象英模 (全军英模挂象有张思德、董存瑞、黄继光、邱少云、雷锋、苏宁、李向群、杨业功、张超、林俊德) 若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定力, 若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, 若没有一种甘于寂寞的情怀, 若没有一种为国奉献的信念, 怎能在艰难困苦之中,成就这样的伟业? 林院士的感人事迹,正是告诉我们每个创业者,自主创新是国之强盛的法宝,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大起大落,但是坚持到最后终究会看到彩虹。